用互联网大脑架构预测2018年四个科技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18-03-03 浏览次数 : 778

       从本世纪处开始,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类脑智能巨系统架构也逐步清晰起来。

       互联网大脑架构,就是互联网向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类脑智能巨系统架构。互联网大脑架构具备不断成熟的类脑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互联网大脑通过类脑神经元网络将互联网各神经系统和世界各元素关联起来,互联网大脑在群体智慧和人工智能的驱动下通过云反射弧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和反馈。

       事实上,在过去的20年里,每一次新技术,新理论,新概念的爆发都代表这个互联网类脑智能巨系统的进一步发育。

       2004年,以博客,Web2.0,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科技浪潮为互联网大脑的神经网络奠定了基础。

       2008年,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科技浪潮为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奠定了基础。

       2009年,以云计算为代表的科技浪潮为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奠定了基础。

       2010年,以移动互联网,光纤,3G为代表的科技浪潮为互联网大脑的神经纤维发育奠定了基础。

       2012年,以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的科技浪潮为互联网大脑的运动神经系统奠定了基础。

       2013年,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浪潮为互联网大脑的智能发展奠定了数据基础。

       2015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浪潮为互联网大脑各神经系统的激活和联动奠定了基础。

       当时间的列车到达2018年,各种迹象看互联网类脑智能巨系统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发育,分别是:  1.互联网大脑中枢神经发育

2.互联网大脑神经末梢发育

3.互联网大脑与智慧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各个行业结合

4.互联网大脑神经反射弧的路径选择规划问题

       一、2018年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开始加速发育

       作为互联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萌芽,云计算的诞生有其历史根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建设网络应用的软硬件维护成本不断增加,成为很多企业的沉重负担。与此同时,互联网超大型企业如Google,IBM,亚马逊的软硬件资源有大量空余,得不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从企业各自为战的软硬件建设向集中式的云计算转换也就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

      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神经元网络(大社交网络),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对互联网大脑的其他神经系统进行控制。

      在IDC 刚发布的一项报告中,全球公有云服务和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在2018年达到1600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3.2%。预计该市场到2021年将达到21.9%的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其中公有云服务支出总额将达到2770亿美元。目前包括谷歌,亚马逊, IBM,腾讯,阿里,百度,华为,小米等世界级科技企业都建立的了自己的综合云计算服务。在2018年,互联网类脑智能巨系统的中枢神经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迅猛发展。

二、2018年互联网大脑神经末梢发育增强

      2018年互联网大脑神经末梢发育,是以边缘计算为特点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们的作用可以优化资源、提升效率。边缘计算的核心是处理任务时,在网络端点或接近网络端点的地方完成一部分计算和分析,而无须将所有数据发回云端,算法和模型可以在云端建立,然后推送到边缘设备上。

       从特征上看边缘计算是互联网大脑神经末梢的发育和成长,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包含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芯片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传感器,摄像头,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制造设备,楼房建筑,工业机器人等等地方,目标是使互联网大脑的的感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的末梢控制变得更为智能和健壮。

       AI与芯片的结合,加速了边缘计算发展的速度,随着芯片能力提升、由华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英特尔公司、ARM和软通动力等多家公司成立了边缘计算联盟,互联网大脑神经末梢发育,开始可赋予现场端装置、网关拥有较为初阶的AI能力,协助数据初步筛选分析、装置设备实时反应,该优势在工业领域、智慧城市、消费性市场都能让既有服务有进一步的提升,如实时警示、安全监控、语音助理、预防维护等应用的实现。

三、2018年互联网大脑模型与行业将进行更深入的结合

       互联网大脑一方面是互联网和智慧社会层面的架构,同时作为一种模型也很容易与智慧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各个行业结合,形成城市类脑巨系统,工业类脑巨系统,农业类脑巨系统,交通类脑巨系统等。

       2018年以来,互联网类脑智能巨系统与行业的结合,出现越来越多的范例,例2018年1月30日上海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上海将加强城市管理“神经末梢”建设,打造感知敏捷、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神经元”系统;深化智慧治理,以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构建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城市大脑”建设。”

       2017年年底前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成立Aibee(爱笔智能),建设行业综合大脑,旨在用多项AI技术,如深度识别、人脸识别、语音交互、多轮交互、大数据分析、三维空间重建等,帮助传统行业提升整体效率。

      2018年1月26日,智慧交通峰会上,滴滴正式发布了智慧交通战略产品“交通大脑”,与交管部门合作,用AI的决策能力解决交通工具与承载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

      1月29日,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机构(MDEC)和吉隆坡市政厅(DBKL)联合宣布引入阿里云ET城市大脑,人工智能将全面应用到马来西亚交通治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四、2018年互联网大脑神经反射弧与路径规划将成为AI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互联网类脑系统日趋成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愈加紧密,在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的驱动下,互联网类脑系统将逐步被激活,各神经系统开始打通并形成联动。

       互联网大脑神经反射弧作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结合的产物,在智慧社会的未来发展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反射弧的建设反应出智慧社会在提供各种智慧相关服务,处理各种问题过程中的种类和反应速度,云反射弧的种类越多,反应速度越快,其智慧程度也会越高。例如包括安防云反射弧,金融云反射弧,交通云反射弧,能源云反射弧,教育云反射弧,医疗云反射弧、旅游云反射弧、零售云反射弧。

      在现实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云反射弧案例,“在大楼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温度升高超过一定温度时,同时气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于是报警信息通过互联网线路传送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发送指令给大消防部门的灭火机器人,灭火机器人通过智能导航到达大楼操控水枪进行灭火。”

      从这个案例中科技看出,在形成云反射弧的过程中,如论是在互联网内部,还是在现实世界中,机器人,智能救火车到达失火现场,都存在如何发现和选择最优路径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图论,互联网节点布局,通讯线路,传感器等等方面,在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度下,通过选择最优的路径,从而实现云反射弧的快速,有效和稳定的执行。

      总体看,互联网大脑的云反射弧路径问题涉及到互联网内部的信息传递和现实世界的物质传递,根据完成功能的距离不同,每一种又分为4种类型。在研究互联网大脑的云反射弧路径问题时,需要将他们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分析如何在互联网内部和现实世界中寻找合适的反射弧路径,为完成任务提供支持。这个问题将在2018年开始成为科技发展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向。有大量的云反射现象和智能路径规划问题需要解决。


热点推荐

咨询电话?/p> 0531-6995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