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战场,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2003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来,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应对灾难,夜以继日地工作,曾连续38个小时没合眼,由于过度疲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态度很明确:“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为此,他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到我们这里!”
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况下,钟南山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不赞同“衣原体是病因”的观点,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最终证实“非典”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精心制定治疗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最终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
钟南山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主持制定了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探索出了“三早三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全世界率先形成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该临床诊断标准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具有指导意义,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多年来,钟南山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在雾霾治理、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他带领团队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治-控”医疗周期链式管理体系。此举为推动我国健全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察监测能力和效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圆满处置H5N1、H1N1、H7N9、H5N6、MERS流感等突发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广“像量血压一样测肺功能”
钟南山认为:“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抓住国际前沿、国家急需项目,立地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顶天的研究不能立地,不能缓解患者的痛苦,意义就会打折扣。”
针对我国吸烟率居高不下、城市空气污染、呼吸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等问题,他建议把雾霾与空气污染防控作为我国健康的重点关注项目,指导我国H7N9等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政策的制定,将慢阻肺纳入我国常见慢病防控及分级诊治规划,将肺功能检查纳入我国常规体检项目。通过在全国推广“像量血压一样测肺功能”的理念,建立54家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中心,共计开展了220场次的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会议,培训覆盖了90余个城市,近万家医院两万余名医、护、技人员参加了培训,推动了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高质量开展。
钟南山建议对早期慢阻肺患者进行早诊早治,改变了当前国际上以症状治疗为核心的治疗理念。他率领团队打造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体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药物及早期防治新战略,发现了能显著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有效安全且价廉便利的羧甲司坦及N-乙酰半胱氨酸,该系列研究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他注重推广哮喘早期预防理念,指导患者如何用很少的药控制病情。
“80岁还可以干很多事”
在钟南山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停步”二字。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查房;会诊、科研、带研究生,样样不落。不论冬夏,他总会把听诊器捂热了再放到病人身上听诊。一些外地病人过来看门诊,他会关心地问:“有没有亲戚在这边?有没有地方住?”
钟南山坚持学术研究、成果斐然,多年来先后在《柳叶刀》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近20部,主持制定了甲流、慢性咳嗽、慢阻肺等多种疾病诊疗指南。83岁的他自称是“80后”,现在还在带领团队研发一种抗癌药,而该项研究已经坚持了26年。他还希望再奋斗20年,建设亚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对疑难病症的科研、培训、治疗,打造一个产学研中心。
从教数十年,钟南山坚持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注重国际视野,成立了“南山班”,培养了一大批拔尖人才。他深情寄语学员:“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