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山西禄纬堡太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生产镁钙砖。该公司是我省最大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之一,生产的镁钙砖、不烧镁钙碳砖、高炉炮泥、不定型耐材、预制件、铝碳化硅碳砖等在保证太钢及国内企业需求的同时,扩大国际市场供应,更好地满足市场对新型耐火材料的需求。记者孙荣祥摄
6月30日早8时,压铸工孙铁雷像往常一样进入生产车间,原材料准备、模具检查、调参数,将镁合金原材料放入温度高达680摄氏度的熔炉里。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生产线上各道工序无缝对接,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紧张有序的生产作业开始了。
经过熔炼、压铸、去毛刺、机加工、清洗烘干、包装后,为北汽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空调压缩机支架便完成了。该产品具有质量轻便、可塑性高、韧性强的特点,深受客户青睐。
“这条轻量化生产线是一条集压铸机、数控机床、数控车、喷漆和表面处理工艺为一体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已于去年3月投产,总投资3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生产设备的扩充、生产工艺的提升和生产布局的优化。”中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郑华伟介绍,整个项目建设标准高、涵盖广,包括铝镁合金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检测、仓储等全部功能,将建成全省领先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中德新材料是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山西要转型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装备和制造业的基石,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我省把新材料产业摆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出位置,弘扬科学精神,瞄准前沿,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截至去年底,全省拥有新材料规上企业150户,实现营业收入1295.9亿元。总体看,我省在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和特种金属材料四个特色领域,部分细分行业达到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产品和技术接近国际水平。培育了太钢不锈、中条山有色集团、阳煤太化新材料、银光镁业等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太钢跨海大桥用双相不锈钢、山西钢科T800级碳纤维、潞安集团费托合成蜡等一批产品声名远扬。
在新、特、专、高、精、尖上下功夫,我省加快新材料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
推进新材料产业迈向高端,我省立足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的产业,在特种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领域,加快科技攻关、产业升级、补链延链、集约集群,形成山西比较优势。
在山西潞宝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一派繁忙景象。一根根白色的纤维在集束架上快速上丝,经过导丝机、水浴槽、牵伸机等机器三级拉伸,完成卷曲、定型、切割、装包后,成袋的锦纶短纤维呈现在眼前。去年10月,年产3万吨的潞宝尼龙6短纤维项目正式建成投产,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尼龙6短纤维项目,它的投产标志着潞宝集团实现了煤化工产业由“黑”变“白”、煤化工产品由“粗”变“精”,黑色煤炭转化生产出高端白色合成纤维的梦想成为现实。
推进新材料产业迈向高端,我省着眼科技前沿,着力开展卡脖子、填空白、有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工艺和装备攻关,攀登科技高峰,培育领军企业,形成竞争新优势。
在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80多名身着防尘服、戴口罩的员工在如同大型高科技实验室一般的生产车间忙碌着。从这个车间生产出的小小深紫外LED芯片“非同一般”,一毫米见方的小芯片,发出肉眼不可见的光,就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晋闽2018年带领团队来到长治,以紫外LED最新研究成果与潞安集团合作,在长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设立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关于紫外LED的扩展衍生,李晋闽团队的研发和生产正在同步进行。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创新生态引领、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按照“创新引领、项目带动、链式布局、园区承载”的发展路径,我省坚持“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四个领域为重点,着力攻关一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按照产业路线图,推动项目链、招商链、创新链、政策链、任务链五链协同,加快构建一流产业创新生态,到2022年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力争到“十四五”末,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将新材料产业培育成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成为我省转型发展的新支柱产业,山西新材料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