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优势,氢能被很多人视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将氢能应用于汽车燃料,不仅实现了可再生资源对燃油的替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机动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4月10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氢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据了解,这是首部将氢能确定为能源的国家级法律。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华菱星马集团董事长刘汉如就氢能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扩大氢能示范区域及鼓励氢能重卡跨区域运行,给予氢能车辆购置奖励等。
刘汉如表示,我国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领域更具优势和潜力,尤其是在长途重载运输领域潜力巨大。长途重载运输重卡占据我国重卡市场保有总量相当大的比重,如果这一领域有更多的产品替换成氢燃料电池重卡,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氢能产业获政策力推
自2019年10月开始,天津、宁波、成都、佛山、武汉等城市就相继发布氢能产业相关政策,包括产业规划、产业扶持等内容。
作为国家级权威部门,工信部曾于2019年年底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意见稿),意在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保障体系建设。其中提到,要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促进氢燃料制储运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
2020年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加大对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多能互补的政策支持力度,2021年将完成研究制定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的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
各商用车企展开行动
从发展趋势来看,氢燃料已然成为商用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主流商用车企已开始行动,率先抢占氢能源车型市场。
重卡
陕汽重卡
陕汽曾于2019年11月展示了一款搭载氢能源燃料电池的陕汽德龙X5000旗舰车型,虽未公布详细配置,但也能窥见一二。
车辆的侧面标有“FC EV”的字样,相较于普通车型,底盘增加了侧围板,可以很好地避免底盘被污水腐蚀,同时降低整车的风阻,车辆尾部还安装了静电消除带。
中国重汽
早在2014年,中国重汽便已启动氢燃料牵引车的研发工作,并于2017年完成了首台氢燃料码头牵引车的装配。
该车采用增程式技术方案,燃料电池作为增程器,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氢气瓶,满足各种运营工况。整车主要以氢气为燃料,动力电池作为辅助系统,通过3-5分钟的加氢时间即可充满氢气,动力电池几乎不用补电,避免了纯电动汽车长时间充电的问题。
江铃威龙
江铃威龙氢燃料重卡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全电驱动,只需要不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加氢。
车辆配备轻量化的电池模组设计,国际顶尖的CATL成熟的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匹配自主研发的整车控制系统,可以使整车运营成本比同级别柴油车型低50%,大大减轻物流企业的运营压力。
轻卡
一汽解放
J6F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是一汽解放推出的首款氢燃料电池产品,搭载国际先进燃料电池系统,电机峰值功率120kW,动力充沛,加氢时间短操作简便,使用习惯与传统车相同。
据介绍,车辆可有效储氢9.8公斤,城市工况下续航里程超过350公里,货箱容积可达21立方米,载重3.2吨,安全环保、高效可靠,适用于城市物流运输。
福田欧马可
自2003年起,福田汽车就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目前已具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整车性能仿真分析、电池成组、电机控制及整车控制软件开发等8大核心研发能力,并和多家知名快递物流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为其提供定制化车型。
福田智蓝新能源品牌正式发布后,引起了商用车行业及用户的广泛关注。据介绍,其加氢时间小于5分钟,运行仅排放水,更加环保;氢气容量为495L,搭载的动力电池容量为50.37千瓦时,续航里程达到410km,最高车速可达90公里每小时,是一款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的清洁动力卡车。
多功能商用车
上汽MAXUS
作为以上汽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系统为动力源而开发的燃料电池汽车,上汽MAXUS FCV80成为国内首款商业化运营燃料电池宽体轻客,也是国内第一款运用全新准入标准的燃料电池轻客车型、国际首款燃料电池轻客车型。
据悉,上汽MAXUS FCV80是基于V80平台、采用上汽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和可插电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双动力源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电堆系统和空气中氧气反应后产生电能和水,从而带动电机、驱动车辆。
面对续航里程问题,上汽MAXUS FCV80通过自身携带的4.4千克氢燃料及14.3千瓦时的动力电池,结合上汽强大的整车标定匹配集成能力,最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km,三分钟内即可注满燃料。百公里氢耗17g/km,百公里用车成本仅相当于燃油车的1/3。
从国家能源战略、环境保护及实用性方面而言,氢能源车辆既降低了混合动力和传统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又解决了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以及充电时间长的问题,这一领域有可能成为商用车行业清洁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