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块沃土 如何让生物医药产业“第二次发芽”

发布时间 :2020-07-28 浏览次数 : 973

7月25日,在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创见2020:高端产业引领”系列深度对话第一场活动,主题为“新时代 新机遇 新挑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与会专家热议,挑战和机遇并存,生物医药产业有良好的基础,但也面临不少挑战,亟需二次创业破局创新。


临床失败率高达95%,20个药进入临床能出来的只有1个新药......生物医药是一个知识密集、经验密集、资本密集的行当,当前正面临着新药研发费用越来越高、周期也越来越长的创新压力。国际大制药公司已经很难承担独立开展创新药物研发的能力,需寻求与学术机构和小型医药公司共同研发,开放式创新已经成为全球一个非常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模式。


在发病机制—靶标发现—靶标确证—先导分子发现—先导分子优化—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市场这整个药物研发、上市的链条中,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两头弱中间强的格局十分明显。


面临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转化医学中的一些瓶颈。过去一年,中国在CNS三大核心期刊发表的生物科学领域的论文数量达到上百篇,但是目前这些论文没有一篇是向新药转化的,这说明基础研究跟新药发现、研发、市场转化之间存在严重的缺口。


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在新药创制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是大势所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说,“过去一个新药从靶标到最终制成药物需要10到20年,要加速这一进程,中国要利用举国体制来做新药,建设国家实验室和药物靶标大科学设施,还要汇集行业资源,对接资本,成立产业化加速器等”。


据了解,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在此次新冠病毒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指出,要引导上海光源设施等在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设疫病防控“绿色通道”,加快建立科学数据共享机制。据悉,上海还将加强生物信息库、样本库等公共卫生基础平台的布局与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生物信息库落户上海,建设高级别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新建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


破局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二次创业的关键。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芮晔平谈了对“四个创新”的理解:要瞄准前沿创新领域,既包括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的领域,同时也包括像AR技术、大数据等赋能生物医药所形成的一些新的趋势;要夯实整个生物医药的基础创新底座,包括基础研究、基础设施、基础材料和基础数据;要加强汇聚融合创新,汇聚是指跨学科的汇聚,融合是指大中小企业的融合融通;要重视开放协同创新,要面向两个扇面,即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长三角的协同创新。


生物医药领域要想真正独立于西方国家,除了创新,还需要耐心。李佳强调,产值不代表竞争力,在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仍然受制于人。中国生物医药需要从重生产转向重研发、从重基础转向重转化、从重模仿创新向重原始创新转型。对于企业、地方政府及投资者来说,要将视角从短期利益转向长期增长;对于大学和研究院所来说,要将精力从科学发现转至工程化推进;对于所有生物医药领域的参与者来说,目标要从赚钱转化成做耐得住寂寞的事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抓手。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平在会上介绍,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总量达到38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320亿元,同比增长7.3%。上海生物医药经济总量占全国7.4%。


就创新能力而言,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创新药占全国1/4。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临床资源丰富,拥有35家三级甲等医院。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50多个拥有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为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临床资源平台。在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的进程中,研发、产业及临床都将借助上海丰富的资源实现进一步的对接与融合。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较为发达,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基本形成以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为重心的“一核多点”布局。刘平说,下一步上海要加强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统筹协调力度,上海已推出生物医药产业的特色园区。“好的项目在上海是不缺土地的,好的产业也是不缺空间的”,刘平说,“当下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上海将牢牢把握新机遇,借势发力,趁势而为,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的大崛起,在打造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体现上海担当。”


提供创新土壤,谋求高质量发展,上海生物医药二次创业再出发。


热点推荐

咨询电话?/p> 0531-6995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