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的美股市场上,明星股不仅仅是以苹果和特斯拉为代表的大型科技股,氢能源概念亦是一大风口。最近,氢能源概念的风头更是盖过电动车,领头羊—氢燃料电池制造商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在最近八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达四成。
当前全球氢能的开发利用步伐逐渐加快,氢能对各国意义重大,多国从顶层设计推动氢能源。
其中中国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日本将发展氢能视为国策,韩国将氢能源定位为三大战略投资领域之一,各国均积极发展氢能源并制定了相应的路线图。
麦肯锡最近一份研究报告展示了美国氢经济路线图,包括五个使用路径:运输;发电和电网平衡;工业燃料;原料;住宅和商业建筑燃料。
该研究指出:“通过跨部门扩张,到2030年美国的氢需求将达到1700万吨,到2050年将达到6300万吨,大致相当于能源需求的14%。”
根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到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应用要达到5000辆的规模;到2025年,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规模达到5万辆;到2030年,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超过1百万辆。到2020年、2025年、2030年加氢站数量达100、300、1000座。
早前,我国备受市场关注的氢能“以奖代补”政策已经落地。而“以奖代补”政策将发挥真金白银扶持行业的作用,有望使氢能复制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路径。
有预测表示,未来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达到10%至15%,氢能将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作为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并带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
行行查
查行业数据,就用行行查小程序
小程序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源消费占总能源需求的18%,氢能源及应用年均市场规模超2.5万亿美元(考虑相关产品如燃料电池车市场规模超4万亿美元)。
氢能是公认的最洁净的燃料,具有高能量、无污染、零碳零污染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氢能市场空间巨大,可形成庞大产业群,氢能更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企业与地方政府发展意义重大。
从不同能源的燃油热值与发电建设成本方面考虑,氢能源均具优势。从燃料热值角度看,氢能源高于天然气、汽油、煤和乙醇等其他能源。
氢气燃料热值几乎是其他化石燃料的3倍多。从发电建设成本来讲,氢能源发电建设成本最低。
EIA数据显示,氢气发电建设成本仅580美元/千瓦,在光伏、风能、天然气、生物质能、石油发电等众多方式中成本最低。
从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来看,氢能开发利用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已在交通、发电、航天等领域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突破。
作为氢能的重要应用,氢燃料汽车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尚属起步阶段,未来如获发展也将大幅提振工业氢气市场。
中国的氢能源经济地图,呈现了3+1的产业链集群分布,暨华东、华北、中南和四川省。3+1地区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涌现了贯穿从氢能制备到下游整车应用的产业链集群。
氢能源产业链的完善需要很多专用装备支持,而且大多数技术含量高,可分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运营、燃料电池及下游应用五个部分,且主要集中在制氢、储氢领域。
在制氢领域,在国家氢能源战略政策的驱动下,我国能源结构具有从碳氢化合物能源向氢能源转变的趋势,氢能源有望成为下一代基础能源。
产业链上游是氢气的制备,主要技术方式有传统能源的热化学重整、电解水和光解水等。中游是氢气的储运环节,主要技术方式包括低温液态、高压气态和固体材料储氢。
氢能燃料电池的主要下游是氢能燃料电池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氢能燃料电池车具有环境友好、续航里程长、动力系统效率高、能源补给时间短等特点。
氢能燃料电池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燃料电池电堆,而膜电极(MEA)则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最核心的部件,此外燃料电池还包括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和催化剂等关键组成部分。
图表来源:信达证券
从氢能投资机会方面来看,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到2050年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吨,可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产业链产值约12万亿元。
我国氢能市场发展初期(2020-2025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为2200万吨,氢能市场发展中期(203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3500万吨,氢能市场发展元气(205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6000万吨。
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情比例19%,相当于减少8357万吨原油或者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工业领域用氢3370万吨,建筑及其他领域用氢110万吨,相当于减少1.7亿吨标准煤。
从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来看,氢能开发利用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已在交通、发电、航天等领域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突破。
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将使氢能的清洁利用得到最大发挥,主要表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分布式发电、氢燃料电池叉车和应急电源产业化初现端倪。
燃料电池有望复制锂电发展路径,呈现爆发式增长,关键零部件有望受益。目前国内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十城千辆”阶段,伴随产业化落地加快核心零部件有望受益。
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约占整车成本50%以上,电堆约占系统成本60%,膜电极约占电堆成本31%。
目前上游原材料中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国内部分实现国产化,气体扩散层尚需进口,中游系统和电堆以及下游政策和已能完全国产化。
从国内汽车企业的市场布局来看,布局客车与专用车领域的企业也居多。目前氢燃料电池客车还停留在示范运行的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研发试行阶段,预计车辆产业化及快速推广要到2020-2025年,市场普及预计要在2025-2030年。
当前氢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导入期,整个行业发展成本大,需要政策的推动和扶持,因此企业也将面临政策方向的影响。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和产业链下游快速增长的需求,氢能源市场有望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