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正陷入一个“怪圈”:行业内耗加剧,投资光伏电站的焦虑等级快速攀升

发布时间 :2022-03-22 浏览次数 : 888

   

    在这场供应链的风波大战中,硅料、硅片赚的盆满钵满,中下游的电池与组件也试图通过不断的抬高合同报价来维持利润增幅。光伏行业内卷式的博弈中,每个环节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产能开工率持续动荡、行业内耗加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而从投资侧来看,平价之后的新能源市场,收益率测算边界愈发不清晰,上网电价与消纳能力、电力市场化交易、用地政策、储能及产业配套以及分布式光伏应用中的催缴电费等一系列的非技术成本“水涨船高”。疯狂涌入光伏投资领域的企业在经历过足够的市场教育之后,也正在逐步认清现状。

涨价、毁约与博弈

    在追踪光伏行业两年之后,一位金融行业的分析师在无数次循环在排产与需求的博弈闭环中之后,选择了暂时性“躺平”,他认为,光伏行业正陷入一个“怪圈”——企业的侧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博弈获取利润最大化,却忽视了推动行业良性进展与技术进步的根本动力。

    资本是一个推手,既给光伏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输血式的资金支持,推动行业持续扩产以及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不断的激化企业攫取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光伏行业太内卷了,获得超额利润的环节一定是以牺牲其他环节为代价换来的,这对于一个行业的长久发展来说并不友好”。

    进入2022年之后,行情依旧如此,作为光伏主产业链上的多晶硅并未随着新项目的达产而达到预期中的价格下行,反而一步步抬高,硅片报价水涨船高,带动电池报价一路走高。上游通过价格的震荡不断试探投资商的收益率底线,试图在这一博弈过程中获得各环节的最大利润,由此带来的开工率动荡、产能资源浪费、博弈时间拉长、项目进度一拖再拖……同时也消耗着投资企业的耐心。

    对于投资商来说,在动荡的产业链环境下,投资光伏电站的焦虑等级也在快速攀升。在组件价格居高不下的2021年,部分低电价省份的新增项目几乎全军覆没,难以启动。另一方面,在被持续毁约与撕单之后,投资企业也在寻找一种更为稳妥的供应链。若干家国有企业正通过参股或者代工的形式参与到产业链的各环节,以确保供货的稳定性。

    光伏們了解到,由华润电力、浙江海投以及爱康科技合资的异质结电池、组件工厂已在浙江动工。央企联合地方国有企业出资,再由民营团队经营的模式正是当前光伏制造业的一个缩影。除了华润之外,还有某央企通过技术控股、民营企业代工的形式来满足集团内部的部分组件供应需求。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利润最大化而带来的一系列撕单与毁约行为也在不断鞭笞着行业的信誉底线。在被某头部组件厂商三番四次的撕毁合同之后,某投资企业表示,以不合理理由单方毁约的供应商将被永久拉入黑名单,不再合作。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终端市场,国内市场仍是各企业争夺市占率不可或缺的份额,在这种愈发恶化的行业环境下,单纯的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商誉亦是未来的市场开拓,都将带来持续性的伤害。

新能源电站投资的不确定性加剧

    对于投资商来说,制造业的供应风波亦是一种极大的消耗,投资企业不得不花费巨大的精力在与制造业的博弈中争取可以满足收益率要求的组件价格。另一方面,制造企业试图通过抬高的产业链成本倒逼投资商降低收益率底线,但平价之后的新能源投资市场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补贴时代,电价、消纳、保障小时数等边界均较为确定相比,平价之后的新能源电站投资收益率已然变成了一个区间数值,而非固定值。

    以土地为例,光伏用地的执行标准一直较为混乱,其中包括一般农用地的使用以及光伏复合项目的验收标准、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耕地占用税的征收标准,各地政策不一,给光伏电站投资带来了较大的困扰。政策的不明确,对于25年运营周期的光伏电站来说,时不时会收到征税以及用地问题的限制。

    有投资企业反馈称,其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在土地三调之后涉及到占用基本农田,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政策出台,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另一方面,某东部省份的光伏电站近日收到了税务通知,催缴土地使用税。用地政策与税收仍然是光伏电站投资头顶上悬而未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仅如此,西北省份的新能源电力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比例亦在逐步攀升,新能源全年综合电价均低于目前的基准电价,对于以固定电价测算收益率的新能源电站来说,这无疑又是收益率边界中的一大不确定性问题。

    此外,全国性的电力市场改革正在逐步推进。1月28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对报价未中标电量不纳入弃风弃光电量考核。这意味着5%的弃风弃光率目标将逐步放松甚至成为历史,新能源运营企业风险陡增。其中,首批试点省份的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电价大部分低于基准电价,山西电力现货市场甚至出现了连续17小时新能源0电价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电站投资方面,国有企业参与新能源电站投资也在不断面临状况。光伏們了解到,2021年督查组进驻各大央企就新能源项目并购等进行督察,个中存在的问题让部分央企延缓了新能源并购的力度与速度。此外,国资委明确要求,央企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60%,部分央企受补贴拖欠以及多年投资新能源电站等带来的影响导致资产负债率远超60%,这也将一定程度上缩减央企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投资力度。

    进入2022年,新建项目大部分需要配置至少10%*2h的储能,在当前尚未出台储能相关价格机制的情况下,配置储能只能徒增发电企业的投资成本。当下,非技术成本的快速上升正逐步吞噬技术进步的空间,而产业链价格的持续动荡与居高不下,加剧了行业上下游的博弈,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内耗。投资商面临的风险边界与日俱增,如果行业内耗持续增加,双碳的阳光工程仍将耗时良久、两败俱伤。

地方投融资平台业务转型之光伏行业浅谈

一、总述

    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业务转型,各个地方投融资平台利用当地资源逐渐进入需要能源资源行业。像光照资源丰富区域的政府投资融平台进入光伏行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转型路径之一。

    光伏行业无疑是“碳中和碳达峰”征程中最靓的“仔”。根据IRENA的最新研究,在全球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届时电力将成为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形式,占比51%。其中,90%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供应,63%的电力由风电和光伏发电供应。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为725GW,205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14000GW,由此推算光伏行业2020年至2050年三十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0.4%,行业的成长空间极高。

二、政策措施密集有力

1、光伏配套政策支持促发展

    发改委出台《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鼓励可再生能源使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对超额完成激励性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就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生态环境部另行公布的其他减排指标,抵消其不超过5%的经核查排放量。1单位CCER可抵消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用于抵消的CCER来自可再生能源、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减排项目。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支出,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党政机关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的比重有望提升至50%。

2、绿色金融保障强劲

    2021年,国家接连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其中均有利好光伏产业的金融政策。

    2021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对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与可再生能源企业协商展期或续贷,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发放补贴确权贷款等事项做出了规定。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能源基础设施申报范围。王勃华表示,这是国内首次提出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可申报REITs,为分布式光伏项目融资提供了新模式。

    202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碳达峰行动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

    2021年11月,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金融机构应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融资支持,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

3、光伏建筑一体化催生需求大爆发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光伏建筑一体化具有绿色节能、减少碳排放,提升建筑美学、替代部分建筑材料、降低建筑物造价、提高用电效率、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大气和固废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巨大优势。前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大多是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以光伏幕墙形式安装于建筑物外立面,应该称之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初级版本。而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CIGS-BIPV)是高级版本。

    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将铜铟镓硒光伏技术与建筑工程深度融合,集成了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的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与施工,让光伏组件成为建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一堵墙,既起到遮风挡雨、保温隔热、隔声等建筑功能,又成为最具发展空间的分布式能源形式。优化控制供热、通风、空气调节,对自然采光、光伏发电、光热利用、直流供电、智能微电网、自动化系统进行全面集成,对建筑物的设计与运行进行完整集成与优化,实现建筑物的各项舒适性指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光伏建筑一体化。

三、光伏行业产业链

1、上游产业链之硅料、硅片

硅料:多晶硅行业壁垒较高,主要体现在技术难度大、投资强度高、能耗大,规模效应明显
硅片:多晶硅料经过加热、融化、拉晶或长晶等一系列步骤可以制成单晶硅棒或者多晶硅锭,再经过开方、切片即得到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因单晶硅片性能更为优良,目前已经全面替代了多晶硅片。从竞争格局看,硅片生产环节行业集中度高,形成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双寡头,隆中对”的格局。

2、中游产业链——电池片、组件

电池片:光伏电池片是光伏组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发电单元,因此光伏组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伏电池片的好坏。相比于行业壁垒高的硅料、硅片环节,电池片环节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现阶段组件生产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头部的垂直化一体大厂逐步提升自产电池的比例,以提升成本竞争力形成规模效应,将对一些专门生产电池的企业造成一定冲击。

组件:光伏组件的制造工艺就是把光伏玻璃、串联的电池片等用EVA胶膜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叠层,然后对叠层进行压合形成一个整体。之后再将这个叠层放入一个铝制边框中进行封装,经过检测、清洁等环节,组件就生产完毕了。

3、下游产业链——逆变器、发电站

逆变器: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具有直流变换、自动运行停机、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自动电压调节等作用。因此虽然逆变器在整套发电系统的成本占比不到10%,但是它的性能将直接决定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效率。

逆变器的头部企业就包括了华为、阳光电源等,2017年以前,德国企业SMA都是行业内的霸主。但之后,华为和阳光电源销售额联手超越SMA成为行业老大。而“隐形王者”华为也因为在逆变器、储能、数字化方面的领先技术,成功签约了沙特红海迄今全球规模最大的1300MWh储能项目。

光伏电站:光伏产业链的末端,在这一环节光伏设备与电网连接输送电力,是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主要通过将光伏组件按照一定方式组装形成光伏阵列,再将其与逆变器、配电柜、控制系统等连接,最终汇入公共电网。

四、光伏企业商业模式

    光伏制造企业通过选择垂直一体化发展,或者在专业化领域布局新技术来实现降本,进而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2019年以来,光伏产业扩产“闸门”开启,制造端企业纷纷宣布新建产线。和此前不同,这些扩产计划呈现出垂直一体化发展趋势,分别兼顾了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以期补齐短板。企业希望通过激进的扩产计划和垂直一体化竞争战略,拉开成本差距、扩大成本端竞争优势将成为龙头企业攫取市场份额的首选。

    根据政策规划,“十四五”初期,我国光伏行业补贴将退出,行业将实现平价上网。随着补贴政策取消,光伏产业链盈利构成要素将从“政策+资本+技术”转变为“资本+技术”;同时由于技术迭代通常伴随新的资本投入增加,且技术迭代降本对终端售价绝对金额的边际影响大幅减弱,因此在政策补贴完全退出后,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回报占比将逐步趋近于资本投入。垂直一体化企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作者:周欣欣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所发布信息有原创信息、转载信息;

 2、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机构和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本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点推荐

    咨询电话?/p> 0531-6995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