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21世纪的重要能源,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看好。近年来,多地政府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包括济南、广州、嘉兴海盐都已将发展氢能提升到产业战略布局的高度,部分城市甚至提出要打造“中国氢谷”。
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加速布局氢能产业,不仅有利于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转型,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各地加速抢滩布局
事实上,自氢能2019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各地政府就陆续出台氢能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特别是今年以来,多地政府布局氢能产业明显提速,发展势头渐盛。
日前,山东发布《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在济南市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加快推进“中国氢谷”建设;在青岛市依托山东能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打造“东方氢岛”。
除此之外,广州、嘉兴海盐也都出台氢能产业规划,提出要打造“中国氢谷”。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景春梅告诉记者:“除了以上城市提出明确打造‘中国氢谷’外,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20多个省份出台60多个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这表明各地对氢能均给予厚望。”
景春梅说:“一方面,各地希望通过布局氢能产业促进能源绿色转型、经济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希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氢能产业链比较长,横跨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产业链带动能力强,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氢能总规划师柴茂荣也认为:“各地加速规划发展氢能,是为了促进当地能源清洁低碳化。同时,看中了氢能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诸多问题待解
不过,氢能产业在产业基础、技术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存在四大短板。”景春梅说,在政策方面,氢能还未纳入国家能源体系,也未出台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规划;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比如加氢枪、储容器、氢气压缩机、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材料还没有实现关键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氢站还比较少;在应用方面,氢能应用比较单一,多元化应用不足,现在还出现“一窝蜂造车”的现象。
“国内氢能核心技术还不够成熟,关键材料缺失。”柴茂荣也表示,氢能产业链长,包括制、储、运、用四个关键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制氢和用氢。比如,燃料电池主要瓶颈在于成本高。因为其核心器件与基础材料如催化剂和膜电极、碳纤维等基本依赖进口,即便国内少数地方能开发基础材料,但性能、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
此外,地方投资过热也会给氢能产业带来不利影响。柴茂荣特别提醒:“一些地方属于政策冲动型布局,是冲着财政部有关氢能试点示范城市的补贴政策而来。”
景春梅说:“氢能发展确实有点过热和产业趋同,一些地区存在盲目布局,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在国家补贴支持下,地方和资本投资热情高涨,一旦补贴取消,产业发展往往‘一地鸡毛’,既没有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没有获得核心技术。”
如何规划发展
那么,如何规划发展氢能产业?景春梅告诉记者:“国家层面,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氢能产业规划。地方层面,各地应基于自然资源禀赋、产业承载能力、市场需求等,考虑氢能产业经济性和商业模式,谨慎理性布局氢能产业。”
柴茂荣也认为,各地应好好评估自身发展氢能的条件,切忌盲目投资。“应该由‘国家队’牵头,打通氢能产业链,在经济基础条件好的地方优先发展。同时,财政资金支持应注意方式和方法,钱不要一次性给,要看是否拥有真正的技术。”
对于氢能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的问题,景春梅说:“应在技术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发展氢能产业。目前有些地方、企业存在拿来主义倾向,通过市场换技术。因此,需要国家组织企业,集中力量开展自主研发,比如电堆技术。”
柴茂荣说,需要从国家层面组织进行核心技术攻关,而不是中小企业一哄而上。如果确有需要,应该优先扶持国产技术,而不是把国外的零部件买来组装。
此外,景春梅提醒:“发展氢能产业要把握好市场开发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在没有突破核心技术之前,不应大规模推广终端市场应用。因为目前氢能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氢能产业链的利润主要在上游。如果在我们的技术还未实现突破的情况下大规模敞开市场,导致产业链利润大幅外流,就会出现‘花自己的钱帮别人开拓市场’的尴尬局面,也容易在技术上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