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国,储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政府、专家、企业均看好我国储能行业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市场参与热度逐年提高”“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储能成本正快速下降”。
虽然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其经济性、安全性、市场化运营机制仍待突破。在业内人士看来,储能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明确发展规模目标和技术路线、进一步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储能行业发展不断呈现多元化的新趋势,特别是电网侧储能爆发后,不同路线的技术产品层出不穷,锂电池、液流电池、钠基电池、压缩空气、储热、飞轮多条技术路线均取得新突破。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多种储能技术正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电力系统和微网、电力辅助服务以及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能源互联网等,可以遍布能源和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在技术上和经济上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储能技术虽然得到各方认可,但始终未能大规模应用,储能还未真正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储能症结目前主要有如下几条。
一:缺乏市场机制和盈利模式
目前,在中国储能还只是一个附属品,并未确立其独立地位,储能的价值也无法用价格来体现,因此也很难有适合储能的盈利模式出现并规模化应用。
二: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行业相关标准的缺失是影响当前电池储能电站整体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储能产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几年,相关标准并没有得到完善,储能系统从设计、运输到安装、投运、验收以及后期的运维,还有储能系统的灾后处理、电池的回收等,都没有非常完善的标准和政策来支撑。
三:储能系统集成设计参差不齐
对于系统集成,国内储能从业人员存在很大误区,认为储能系统是简单的拼凑,实际上,在储能系统集成中,涉及到电池的选择、系统工艺、充放电管理、温控系统设计、质量把控等,而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厂家来做。
四:储能电站成本高
2020年电池储能系统度电成本约0.5元左右,包含BNEF在内的多家机构认为,储能系统要得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系统度电成本要降到0.3元左右,目前的差距还非常大。
虽然储能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从行业发展特征看,我国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场参与热度逐年提高,应用热点切换频繁,从用户侧储能应用到电网侧储能爆发,再到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成为发展趋势,储能技术在各领域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
据行业知情人透露,国家能源局围绕储能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应用,正在组织开展储能试点示范工作,目标是准备在全国已经投产电力储能工程中,不包括抽水蓄能,组织筛选一批储能示范项目,通过试点示范来促进先进储能技术装备与系统集成创新,建立健全相关的技术标准与工程规范,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推动出台支持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在风光储时代,谁能更好地将光伏储能、风电储能融合得更好,谁便能在这个市场中得心应手。